1、最小與最大的關聯(lián)
在20世紀,基礎科學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進展,在物理科學中,研究的范圍從小至10-17厘米物質構成的基本單元,大至宇宙的尺寸。在這之間發(fā)展的基礎科學包括了原子理論、固體理論、現(xiàn)代的化學分子理論等,不少理論發(fā)展為技術,有的與我們的物質生活緊密聯(lián)系,比如納米技術、基因的確定、超導的應用,量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等等?;A物理的研究并不因這些成果而停止,它向更深的層次發(fā)展。今天,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物理世界的兩個極端,最小的粒子和最大的宇宙是密切相關的,我們正在追尋使它們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理論,這個完整的理論主宰著最小和最大的世界的運轉。
2、標準模型并不完整
對基本粒子物理而言,有關夸克和輕子的電弱和強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可以非常精確地描述加速器能量至幾百GeV,或者說小至10-17厘米的物理現(xiàn)象。但作為基本理論的框架,它是不完整的,它有不完整19個參數(shù)需要各種各樣的實驗作測量,還有許多基本的問題不能回答,這包括:為什么費米子的質量延伸11個數(shù)量級?CP破壞的起因是什么,怎么去理解夸克輕子族的結構?可以對標準模型作改進,如超對稱性理論和大統(tǒng)一理論,但它們并沒有被證實,它們的預言需要由實驗來檢驗,有些檢驗是不能由加速器實驗來進行的,比如說大統(tǒng)一理論的能量尺度比現(xiàn)在加速器所能達到的最高能量大幾萬億倍。在更深的層次上,還存在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和電荷量子化的基本問題。
今天,實驗上有很強的證據(jù)證明標準模型之外有新的理論,當我們突破傳統(tǒng)的強子和帶電輕子的高能物理界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小于1個電子伏的低能端,中微子振蕩在向標準模型挑戰(zhàn),另一方面,在宇宙尺度上,雖然我們不知道大爆炸遺跡中產生了什么,但極高能端的問題由于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而慢慢浮現(xiàn)了出來。
3、宇宙學研究提出了問題
在宇宙學方面,大爆炸理論表明宇宙從高溫、高密度的狀態(tài)膨脹,而后冷卻的演化過程,隨著天文學觀測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支持大爆炸理論的證據(jù),建立了如下幾條基本事實:
(1)由于宇宙膨脹的原因,從遠處星系發(fā)出的光產生了紅移,因此星系之間正在彼此遠離。
(2)存在由于高壓和高溫形成的宇宙背景輻射,今天的宇宙當中每立方厘米中約有411個熱光子,它們的能量分布遵從平均溫度為2.7oK的黑體輻射規(guī)律。
(3)今天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氘和氦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高溫宇宙。
(4)離得越遠的星系就越年輕并且越稀少,說明它們處于宇宙演化的較早狀態(tài)。
(5)宇宙物質的多少決定了時空的彎曲度,這與廣義相對論是相符的。
美國2003年發(fā)射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WMAP)提供的最新數(shù)據(jù)確定了一些天體物理的基本參數(shù),并且預言了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的形成年齡為137億年,誤差為1%。大爆炸兩億年后開始有星球形成,而且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測量背景輻射溫度極性提供了新的宇宙膨脹的證據(jù),WMAP給出最新的宇宙質量能量組成比是:普通物質占4%,暗物質占23%,暗能量占73%。
4、理論模型的檢驗需要非加速器物理的實驗手段
在粒子物理研究的早期,從宇宙線研究中得到的豐碩的成果,比如正電子、μ子、π等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奠定了粒子物理發(fā)展的基礎。從加速器用于粒子物理研究開始,粒子物理對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的研究一直是處于幫助的地位。但今天經(jīng)過了一個輪回,天體物理和宇宙學開始有了回饋。首先,標準模型只關心僅占4%的宇宙質量能量問題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標準模型必須要朝著包含進新物理的方向發(fā)展,其次,膨脹自大爆炸后的10-35-10-33秒就開始了,這時的能量(溫度)范圍為1012GeV(1025oK)-1014GeV(1027oK),在這個能量范圍還缺少一個可以被證實的理論模型,因此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個超出標準模型適用更高能量的基本粒子理論。在這樣高能量下,理論模型的檢驗是不能完全依靠加速器物理實驗的,它需要非加速器物理實驗手段的幫助。與加速器相比,盡管宇宙線不是一個很好的做詳細研究的工具,但它卻提供了多方面的工具,與加速器物理起到了互補的作用。
(1)可以產生并且加速多種粒子:γ射線、中微子、帶電輕子、質子、氦和重核,還可能有奇異事例。
(2)能譜很寬,從低能熱輻射至1020eV的稀有事例。
(3)不同距離的研究,從地球尺度,河內到河外距離。
(4)極端狀態(tài)的研究,從高溫高密的中子星到黑洞。
(5)最有意義的物理在于宇宙線中包含了我們從未想到的東西,原因在于宇宙線中蘊含有基本規(guī)律所付與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物理學家去解讀。
5、多個重要問題的研究與地下實驗相關
由于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共生關系,為了它們的共同發(fā)展,美國的宇宙物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hysics the Universe,CPU)列出了這兩個領域的十一個問題,并在報告中建議建立國家地下實驗室作為手段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這其中至少有五個問題是與地下實驗有關聯(lián):(1)暗物質是什么?(2)暗能量是什么?(3)中微子的質量是多少?它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是什么?(4)高能宇宙線的起源和加速機制?(5)質子是穩(wěn)定的嗎?
6、研究中微子特性是否能解開多個“謎”
在這些問題中,發(fā)展最快的是中微子物理。中微子質量雖然小,與物質只有弱相互作用,但它卻從宇宙形成之初就開始起很大作用,它和其它粒子共同產生于早期宇宙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熱平衡態(tài)中,中微子和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數(shù)目相當,比質子多十億倍,中微子質量即使只有幾個eV/c2,那么它可以成為暗物質的相當一部分,目前中微子質量測量的上限說明中微子不可能是暗物質的全部。中微子的性質還說明它對早期宇宙中元素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它參與質子與中子的相互轉變,中微子的特性影響了中子的產生、俘獲和衰變等性質,進而影響到元素氫、氦、鋰核的產生豐度,這些輕元素豐度的計算值已被現(xiàn)在的測量所證實。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中微子當中有沒有CP破壞,如果中微子存在CP破壞,它將可能解決宇宙中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這個重要問題。
物質質量的多少是宇宙學的基本參數(shù),暗物質的存在已經(jīng)通過星系的引力效應得到證實,最新的證據(jù)來自光穿過星系時產生的引力透鏡效應,逐漸累積的證據(jù)表明了大量暗物質的存在,它幾乎是通常物質的十倍。但暗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仍然是個謎,中微子可以是一個候選者,但它不構成暗物質的全部,第二個可能的候選者是超對稱性的Neutralino,另外一個是軸子,后兩者都可以通過實驗室的手段進行尋找。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暗能量是什么,但它一定存在,因為宇宙在加速膨脹。它有可能是和暗物質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除了可以借助于天文工具,通過測量紅移隨距離的關系來推斷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多少和性質外,實驗室作為互相補充的手段亦是不可缺少的,小至尋找亞毫米尺度偏離平方反比的實驗,大至等效原理的檢驗,在任何尺度偏離牛頓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都將對物理世界產生革命。(下圖為科學家繪制的暗能量正在驅動著宇宙不斷地膨脹)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有關宇宙線加速的信息來自于γ光子的測量,但更多的信息將可能來自于原初加速的粒子,或由這些粒子產生的次級光子和中微子所攜帶的信息。最為不理解的是能量大于3′1020eV的高能宇宙線,由于存在與背景輻射光子的作用,這些高能的宇宙線粒子只能來自離我們較近的源,可能來自于近處的AGN,γ爆,拓撲缺陷衰變或大爆炸產生的大質量遺跡。
宇宙學中另一個重大的問題是:為什么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大爆炸剛開始時物質和反物質應該是一樣多的,就像正電荷和負電荷同樣多一樣,但隨后在非常高能端產生的非常微小的物質不對稱性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了物質的不對稱性,這個相互作用在今天也應該允許質子發(fā)生衰變,它可以在低能量下以很慢的速率發(fā)生,那么究竟有沒有質子衰變呢?現(xiàn)在世界上正在建議建設百萬噸的水契侖柯夫探測器進行測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