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生院士像(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現(xiàn)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經(jīng)理。2014年4月30日,陳和生院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現(xiàn)在一天取得的數(shù)據(jù)超過了改造之前一年取得的數(shù)據(jù)!”陳和生院士最高興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他做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期間,成功主持改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從2004年到2008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做了一次重大改造,通過改造,把它的性能提高了100倍。
1998年起至2011年底,陳和生擔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從科研到管理的轉型對他是個挑戰(zhàn),他最自豪的是在他領導下制定了高能所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高能物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這份戰(zhàn)略中提出的發(fā)展方向,在過去兩年陸續(xù)有了結果。一個是2012年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第一次精確測量到了中微子轉化規(guī)律中的一個參數(shù),這個參數(shù)對于今后中微子的實驗有非常大的意義。另外,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觀察到了可能由四個夸克組成的粒子。這在物理學上有重要的意義,是研究微觀世界的最小單元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結果,美國物理學會的雜志在評選去年物理學最重要的成果的時候,把它排到第一。
“從實驗醞釀到得到結果,大概花了八年時間,從動工開始挖隧道到得到實驗結果,花了四年半,但是最后的競爭只差三周! ”回憶起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成功,他至今仍非常激動。開始做實驗的時候,他們覺得主要的競爭對手應該是法國一個反應堆實驗,并沒有注意韓國實驗可能會跟他們形成真正的競爭。后來,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韓國實驗室開始取數(shù)據(jù)了!于是,他們及時調整實驗方案,優(yōu)化實驗設計,結果比韓國方面早三個星期發(fā)表了實驗結果。
在陳和生院士的科研生涯中,丁肇中教授起著重要作用,是丁教授把他招至德國實驗室培養(yǎng),而且還是他的博士論文導師。多年來,他也一直跟丁教授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八麑ξ业挠绊懙牡谝粋€方面是非常嚴謹?shù)目茖W作風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正確。另外一個是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理念。”陳和生說。
陳和生希望年輕學子,如果真正的能夠熱愛科學并獻身科學,就要有嚴謹?shù)膶W風并放棄名利思想?!懊恳粋€中國人,他的發(fā)展都是與中國的發(fā)展強大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國家強大了,你個人發(fā)展才能有更大的空間,才能有更大的成績。”
1978年11月,中科院高能所,陳和生(前排右二)在第一期丁肇中訓練班上課。
1983年,陳和生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留影。
1984年5月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通過博士論文答辯,陳和生與導師丁肇中先生(左)在一起。
1996年8月,陳和生與大型永磁體合影。這塊永磁體由中國科研人員制造,是人類第一個送上宇宙空間的大型磁鐵,也是美國宇航局第一次搭載中國制造的載荷。
1998年6月,大型永磁體第一次升空期間,陳和生(左)在約翰遜航天中心值班。
陳和生在展示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可能由四個夸克組成的粒子的示意圖前(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院士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控制室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院士在會議室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在展示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可能由四個夸克組成的粒子的示意圖前(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院士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控制室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陳和生在展示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可能由四個夸克組成的粒子的示意圖前(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4月30日攝)。
(原載于: http://info.xinhua.org/cn/security/detail.do?sw=&docId=227668365&libId=8&docType=2&cid=175&ct= )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