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進展,但在成果質量和國際影響力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2018年1月,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fā)展目標,從5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20項重點任務。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政策并實施一些重大舉措,為此建議增加中央、地方政府、企業(yè)、個人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國際上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一般占研發(fā)投入的15%左右,最高可以達到20%,而我國長期停留在5%左右,每年總量不及1000億元。就目前來看,對基礎科學投入不足導致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原創(chuàng)成果不足;二是對技術發(fā)展的支撐力不足;三是具有原創(chuàng)思想、掌握原始創(chuàng)新方法的人才不足。
與世界發(fā)達國家不同,我國對基礎科學投入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來自地方、企業(yè)和個人的支持極少。這實際上反映了全社會對基礎科學研究的作用、意義、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A科學中,物質科學是重中之重。無論哪個學科,研究過程中都離不開各種儀器。這些儀器的基礎是物質科學。而我國目前各種科學儀器主要依靠進口,反映了物質科學研究水平及人才不足,需要大大加強。
提高我國對基礎科學的投入,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中央政府持續(xù)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二是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特別是那些經濟發(fā)達、有較好的研究型大學基礎的省市;三是鼓勵大型企業(yè)投入資源開展一些應用基礎研究,或通過捐贈支持基礎教育發(fā)展和基礎科學研究;四是出臺相關政策以鼓勵個人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捐贈資助。
?。ū緢笥浾?nbsp; 陳振凱整理)
(原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年03月20日 第06版 兩會特刊,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3/20/content_1842727.htm )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