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及相關物理國際專題研討會于2012年9月23-26日在深圳市成功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日本、新西蘭、瑞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3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葉銘漢院士、張煥喬院士、張肇西院士、吳岳良院士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本次會議的主席、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及美國物理學會執(zhí)行官Kate Kirby女士向大會致歡迎詞。
今年的3月8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在北京宣布,利用6 個探測器運行55 天觀測到的中微子事例,發(fā)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對應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并精確測量到其振蕩幾率。該項成果一經發(fā)布便在國際高能物理界引發(fā)了強烈反響。Theta13 的精確測定對CP 破壞大小和質量等級的確定、大統(tǒng)一理論、尋找與鑒別新物理等粒子物理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項目組著手籌備大亞灣實驗二期工程的關鍵時期,聚集國際專家學者就中微子及相關物理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發(fā)展,并吸引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者加入到建設難度更大、物理目標更豐富的大亞灣二期工程的建設中來。
此次會議共組織46個大會報告,議題包括中微子特性、中微子震蕩及相互作用、地球中微子和宇宙中微子、惰性中微子和奇異中微子尋找、雙貝塔衰變、暗物質尋找、宇宙線物理等等,研討會就以上國際前沿及熱點問題以及各國中微子研究的中長期規(guī)劃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24日下午,與會代表參觀了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現場,與會代表紛紛對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建設表示了稱贊。
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增強了我國在中微子物理領域的國際地位,拓展了國內青年學者的國際視野,會議帶來的成果將會進一步促進我國基礎科研的發(fā)展。
本次學術研討會得到了基金委及中國高能科學技術中心的贊助。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