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組織對批量高品質因數(shù)1.3 GHz 9-cell超導腔進行了性能測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五位專家組成測試專家組,北京大學劉克新教授擔任組長。
測試專家組首先聽取了項目組的測試方案報告,對測試方法和測試儀器及裝置進行了質詢及檢查,隨后,現(xiàn)場測試了四只1.3 GHz 9-cell超導腔(編號分別為1300-N005、1300-N006、1300-N007、1300-N010)在2 K溫度下的品質因數(shù)-加速梯度(Q0-Eacc)曲線,結果顯示所有腔的Q值為3.6-4.2×1010 @ 16 MV/m,加速梯度為22.5-24.9 MV/m。除了這次測試的四只9-cell腔,還有兩只9-cell腔(1300-N009和1300-N008)也在近期通過了專家測試,結果為3.7-4.0×1010 @ 16 MV/m。六只腔的平均Q值達到3.8×1010@16 MV/m,測試梯度在22.5 MV/m至26.5 MV/m之間。
六只9-cell超導腔的性能均超過了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SHINE)及美國直線相干光源二期項目(LCLS-II)的指標(2.7×1010@16 MV/m,加速梯度高于19 MV/m),也超過了美國直線相干光源二期能量升級項目(LCLS-II-HE)的指標(2.7×1010@21 MV/m),從公布的結果上看,Q值平均優(yōu)于LCLS-II-HE摻氮超導腔。
高能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1.3 GHz 9-cell超導腔的中溫退火工藝,并在批量腔上獲得成功,達到高品質因數(shù)超導腔的國際領先水平,這標志著高能所可以承接高Q值的1.3 GHz 9-cell超導腔的批量研發(fā)及制造。這是我國在加速器前沿領域取得的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和創(chuàng)新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為我國建設國際領先的高重頻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的方案。
中溫退火超導腔的后處理工藝特性等在降低造價和高Q運行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可直接應用在新一代超導加速器中,也為我國設計和建造下一代高能環(huán)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參與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超導腔批量測試裝配中
第二批中溫退火1.3 GHz 9-cell超導腔垂直測試結果
第一批中溫退火1.3 GHz 9-cell超導腔垂直測試結果
專家測試現(xiàn)場
測試專家組與部分項目成員合影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