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6日,第十二屆全國粒子物理學術會議在合肥召開,會議期間討論了我國高能物理研究近年來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舉行了第九屆“晨光杯”優(yōu)秀論文獎的評選,中科院高能所博士研究生李科榮獲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李科是山東大學和高能所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2012級博士研究生,他作為主要作者完成BESⅢ合作組論文“Observation of e+ e- ? γ X(3872) at BESIII”,并發(fā)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12, 092001 (2014))。
高能物理分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青年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參評對象是從事高能物理事業(yè)(包括粒子物理理論和實驗、中高能核物理、宇宙線和高能天體物理等)工作的35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 經過17位專家初評,入圍的論文作者在全國粒子物理學術會議上報告論文成果,經10位終評評委無記名投票選出“晨光杯”青年優(yōu)秀論文獲獎者。 本次共評選出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六名。北京譜儀III實驗在2013年發(fā)現至少含四個夸克的奇特強子態(tài)——帶電類粲偶素Zc(3900)和Zc(4020), 在國際上引起極大反響。此后,BESIII實驗又在上述論文中報道觀測到兩個奇特強子態(tài)X(3872)和Y(4260)之間可能存在關聯(lián)。該成果發(fā)表后得到國際同領域專家高度評價,推動了對這些奇特態(tài)粒子性質的深入研究。
此外,高能所趙潔利用大亞灣數據測量中微子振蕩的論文、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李培榮和北京大學的單葳利用BESIII數據發(fā)表的論文獲得二等獎。
獲獎人介紹:李科,2012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之后在山東大學黃性濤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2013年加入BESⅢ合作組,到高能所進行聯(lián)合培養(yǎng),導師為苑長征研究員,從事粲偶素和類粲偶素研究,參與了奇特強子態(tài)相關多項分析工作,例如尋找并研究X(3872),Y(4140)等等。2014年成立M1躍遷工作組,李科擔任召集人。2014年獲得山東大學第五屆“五? 四”青年科學獎?,F在繼續(xù)在BESIII和Belle上進行奇特強子態(tài)的研究。
李科榮獲第九屆“晨光杯”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