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科研計劃處黨支部和大裝置管理中心黨支部一行二十多人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歷史文物展,接受愛國、愛黨教育。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家園。西漢時期就有“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的說法。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其屯墾戍邊事業(yè),是兩千多年歷史的延續(xù),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強化邊疆治理的重要方略。60年來的戍邊使命,成就了一部輝煌的邊疆創(chuàng)業(yè)史,270萬兵團兒女在這片16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汗水和智慧,將荒原變綠洲、開展農業(yè)、發(fā)展工業(y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展館雖不大,但內容和館藏極其豐富,文字和實物資料擺放井然有序,氣氛莊重又不失活力。展覽以戰(zhàn)略決策、長期建疆、團結穩(wěn)疆、安邊固疆、展望未來5個部分構成。一幅幅歷史的老照片像一張張電影畫面,用倒敘的手法帶我們回到1954年,那時黨中央決策駐疆部隊集體就地轉業(yè),組建生產建設兵團。鋁制水壺、老話機、棉鞋、竹簍、還有各種器具是當年屯墾生活的真實寫照,艱苦的條件并沒有削弱兵團兒女的堅定信念,他們不畏艱苦、不怕犧牲、以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為己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兵團一直堅守“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在“邊開荒、邊生產、邊建設、邊積累、邊擴大”的指導方針下艱苦卓絕,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從泛黃的黑白老照片慢慢走到今天的彩色照片,一切都毫無置疑地告訴我們,兵團60年來實實在在的建設,為這片遼闊的土地帶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推進城鎮(zhèn)化、新型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取得了哪些豐碩的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兵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到了新疆,引領和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在思想文化領域造福于人民。展覽大廳中央的兩個玻璃柜里放置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一臺小型放映機,是60年代兵團放映隊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放映電影的設備;小提琴、小號和冬不拉,是兵團文工團表演用的樂器。艱苦的屯墾生活沒有影響兵團兒女對生活的熱愛,也將這份熱情傳遞給新疆少數(shù)民族人民。而新疆的少數(shù)民族也表達著對祖國、對黨的熱愛,展廳一側兩張鮮紅的旗幟映入眼簾,2013年國慶前夕,北塔山牧場正式通電,結束當?shù)刈孀孑呡厸]有長明電的歷史,當?shù)毓_克族婦女連夜用芨芨草編織了一面黨旗和一面國旗,精致而美麗。
結束了參觀,我們更加了解新疆,更加了解黨、更加了解軍人的魂魄。新疆的發(fā)展和祖國的發(fā)展密不可分,新疆的穩(wěn)定在祖國鞏固西北邊防、維護統(tǒng)一方面有著銅墻鐵壁的作用。新疆夢是中國夢的一部分,這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兵團和新疆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支持。
愿新疆長治久安,愿祖國繁榮昌盛。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