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50周年科技創(chuàng)新主題論壇在高能所北京玉泉路園區(qū)舉辦。?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原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長朱育誠,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鄭健,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柳曉軍,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副局長楊為進,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王振宇,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紀檢組組長、分黨組成員(系統(tǒng)單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成都分院機關黨委書記)劉剛君,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分黨組成員馮偉,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李強,中共北京市懷柔區(qū)委副書記、懷柔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梁爽,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黃鶯,廣東省江門市副市長周佩珊,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惕碚、陳和生、顧逸東、柴之芳、趙宇亮、蔡榮根、趙紅衛(wèi)、鄒冰松、高原寧,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合作院校、科研單位領導及代表,曾為研究所發(fā)展做出貢獻的老同志們以及關心高能所發(fā)展的各界人士與高能所黨政領導、中層干部、職工和學生等近300余人齊聚一堂。嘉賓受邀到會參加論壇。大會由高能所黨委書記魏龍主持。?
魏龍首先代表研究所向所有為高能所發(fā)展做出努力和貢獻的廣大職工、博士后、學生、離退休同志致以問候,向出席今天活動的各界領導、各位嘉賓,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高能所發(fā)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他指出2023年是高能所成立50周年、習總書記視察高能所1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guī)劃承前啟后之年,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希望全所職工緊密圍繞“兩加快一努力”目標要求,進一步聚焦科研布局、明確主攻方向、加強人才培養(yǎng)、用好裝置平臺、提升治理效能,更好發(fā)揮體系化建制化優(yōu)勢,促進高質量發(fā)展。?
鄭健、柳曉軍、黃鶯分別向大會致辭。他們對高能所建所50周年表示祝福,對高能所的科學事業(yè)發(fā)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魏龍宣讀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專門致賀的賀信;大會展示了原航空航天工業(yè)部部長、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領導小組成員林宗棠贈送的珍貴墨寶“探索”,播放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及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院長、法國國家核物理與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長祝福視頻。與會代表一同觀看了高能所成立50周年宣傳片《探索》,共同回顧高能所50年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
王貽芳做大會報告,在題為《踔厲奮發(fā) 永鑄輝煌》報告中,他回顧了高能所的發(fā)展歷史,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王貽芳指出,在黨和國家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高能人奮力拼搏,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為起點,在國際高能物理領域從占有“一席之地”到“領跑者”,在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戰(zhàn)略需求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率先”要求指引下和在院黨組的領導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為了國際領先的高能物理中心之一。他代表高能所感謝一直以來給予高能所關懷和支持的各級政府和領導,感謝老一輩科學家們奠定了我國高能物理和大科學工程的基礎和全所職工和離退休老同志的辛勤付出,希望高能所全體職工為高能物理事業(yè)勇攀高峰、永鑄輝煌。?
高能所張闖研究員、何苗研究員、李木槿博士作為老中青三位代表向大會發(fā)表感言,大會向李金、崔化傳、蔡寬、謝永紅、王齊望等5位老前輩代表(共186位)頒發(fā)了“同行50年”紀念章。?
王貽芳主持了科技創(chuàng)新主題論壇環(huán)節(jié)。陳和生、趙紅衛(wèi)、顧逸東、鄒冰松、趙宇亮等五位院士分別做了題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粒子物理實驗研究》《我國粒子加速器大科學裝置發(fā)展及其挑戰(zhàn)》《中國高能天文的發(fā)展》《BES 實驗與強子結構》《納米材料生物效應及其應用》的報告。五位院士的報告深入淺出,圖文并茂,介紹了了五個不同領域發(fā)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高能所領導班子成員,院士,各大科學工程總指揮、副總指揮;所黨委委員;所紀委委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層干部;在職各黨總支、黨支部書記;離退休總支書記;所黨團工婦、職工等代表出席活動。?
魏龍主持大會
鄭健致辭
柳曉軍致辭
黃鶯致辭
張闖發(fā)言
何苗發(fā)言
李木槿發(fā)言
大會頒發(fā)了“同行50年”紀念章
王貽芳主持院士報告會




趙宇亮作報告
大會現場
附件下載: